11日上午8时,体育学院院长姚丽华率领学院各教研室主任一行10人,专程前往信息技术学院开展交流学习。此次交流以“探寻人工智能与体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课程体系构建及落地实施方略”为核心议题,旨在通过跨学科对话,破解体育教学智能化转型难题,为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注入新动能。
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刘佳带领姚丽华一行实地参观了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数据科学实训中心及智能场景应用场馆。在人工智能实验室,刘佳详细介绍了运动数据采集系统、动作姿态识别设备、智能分析算法平台等核心技术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在智能场景应用场馆,双方就“AI+体育教学”的实景化教学模式展开现场探讨,体育学院各教研室主任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设备适配性、操作便捷性等问题与技术团队进行了互动交流,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座谈会上,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王春霞对姚丽华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场景应用等领域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介绍。她指出,人工智能与体育的融合并非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立足体育学科的核心需求,在运动训练监测、体能数据分析、教学模式创新等场景中找到精准结合点,形成“技术赋能体育、体育反哺技术”的双向奔赴格局。
姚丽华在交流中强调,随着智慧体育时代的到来,传统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模式正面临深刻变革。此次带队交流,正是希望借鉴信息技术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重点明确三大方向:一是融合路径的顶层设计,如何结合体育专业特色,构建“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实践创新”的融合框架;二是课程体系的迭代升级,如何将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可视化、智能设备操作等内容融入现有课程,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三是落地实施的具体方案,包括校企合作资源对接、实验室建设、师资能力提升等实操性问题。她表示,通过刚才的实地参观,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为后续融合路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体育学院亟需通过跨学科合作,打破学科壁垒,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交流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座谈研讨”的形式,搭建了两院深度合作的桥梁,不仅让体育学院一行直观感受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魅力,更明确了融合的核心方向和实施路径,凝聚了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共识。下一步,体育学院将结合此次交流成果,联合信息技术学院组建专项工作小组,细化融合方案,推动课程研发、师资共建、科研合作等工作落地见效,为培养适应智慧体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学校“申硕”建设贡献力量。


一审:崔忠磊 二审:蔡浩刚 三审:姚丽华